“得到這些數據先要經過外部采樣器抽取空氣,再到各個設備里進行單獨分析,最后得出污染物的濃度?!?月11日下午,位于博愛五路的中山市路邊空氣自動監測站,迎來了一批參觀者,10名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環境工程專業的大二學生,正在認真聆聽中山市生態環境監測站高級工程師歐洪輝介紹該監測站的運作情況。
▲在中山市路邊空氣監測站,講解員向同學們介紹各種環境監測采集設備。
“目前全市共有9個大氣環境空氣評價點,這里是對外開放的一個點位。它用于監測市內路邊環境,范圍主要是博愛路主干道?!睔W洪輝介紹,該監測站是2014年我市“十大民生實事”建設的空氣自動監測子站之一,監測指標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一氧化碳、PM2.5、PM10常規六項和氣象六參數,同時具有碳黑、甲烷、非甲烷總烴和VOCs連續自動監測能力。該站點作為我市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網絡的站點之一,其監測數據已接入中山市空氣質量實施發布平臺。站點外,記者看到電子顯示屏持續實時更新著各項指標數據。
活動現場,學生們爭先恐后地拋出問題,歐洪輝耐心地一一解答。他表示,這次“我為群眾講監測”環境監測設施向公眾開放活動,與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的學生面對面交流,是為了讓學生了解到中山的大氣環境與相關工作情況,了解到每次對外公布的空氣質量數據是怎么來的。
環境工程專業大二學生林佳麗告訴記者,他們的課程還未學習到空氣質量方面的內容,但通過此次活動,她感受到了中山在環境方面做出的努力。
“印象最深刻的是整個監測系統從采樣到后續監測環節都是自動化的,工作人員只需一周過來檢查一次設備。同時后臺24小時監測設備是否正常運轉,一旦有故障,2小時內就有人來維修?!绷旨邀愓f,參觀了監測點后,回去之后會更加努力學習理論知識,為以后的實際工作和學習夯實基礎。
據了解,該站點于2019年被列入全國第二批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名單,定期舉行對外開放活動。通過開放環境監測設施、發布環境質量信息等,讓公眾零距離感知、體驗生態環境監測工作,了解環境監測,了解環境質量,進一步推動公眾踐行綠色生活方式。有興趣到中山生態環境監測站參觀學習的市民,可通過“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小程序進行預約。
◆中山日報社編發中心
◆文:見習記者 黃靖怡
◆圖:記者 文波
◆編輯:汪佳
◆二審:魏靜文
◆三審:向才志
◆素材來源:中山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