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媽頭戴漁民帽聚精會神地填色。
一筆一筆呈現美麗鄉村。
大人手把手教小孩上色。
小小年紀也能出把力。
曾當過美術老師的70多歲老人早早就來到指定點開畫。
村民林間娣帶著自己的兩個孩子在現場繪畫。
一名小姑娘拿著畫盤加入繪畫隊伍,她是當天年齡最小的“畫師”。
村民們用筆描出了自己的心愿。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笔屈h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建設美麗鄉村同樣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實現中山重振虎威的重要舉措。自2017年起,我市按照“干凈整潔村、美麗宜居村、特色精品村”三個梯次建設美麗鄉村,截至去年底,全市確定創建92個美麗宜居村、18個特色精品村。為此,我市各鎮區也掀起了全員建設美麗鄉村的高潮,墻繪就是其中之一。
一花一世界,一墻一風景。近日,記者走進港口鎮勝隆社區發現,原本“灰頭土臉”的舊墻體已不再是之前的樣子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幅幅色彩艷麗的手繪藝術畫。以前只有在大城市才能看到的手繪墻畫,如今在我市各個鎮區已經屢見不鮮,且成為了美麗鄉村建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頭發花白的老人、正值壯年的年輕人、呀呀學語的幼童,記者在勝隆社區看到,當天近百名志愿者拿著畫筆,或半蹲或佝僂著腰,一筆一筆往墻上涂抹上色。勝隆社區婦女主任黃培玲穿著志愿馬甲,手把手教小朋友畫畫,她告訴記者,當天參與墻繪活動的有近百人,年紀大都在10歲到70歲間,也有家長帶著三四歲的孩子過來,體驗墻繪制作。
從“五一”期間開始參加墻繪活動,此次是9歲的梁寶瑜第五次參加。梁寶瑜說,只要按照繪畫老師的勾邊和對應色號提示,往墻上涂顏色就可以了,操作非常簡單,對提高繪畫能力也有幫助。梁寶瑜8歲的弟弟梁鈺文與他們的父母都參與了此次活動,母親林間娣表示,很支持讓孩子們參與活動,因為既能親身體會勞動的樂趣,也能為建設美麗鄉村出一份力。
舊貌換新顏,麗色畫中添。一面面灰白的墻體變成了絢麗多彩的圖畫,原本老舊的農村民居改頭換面,變成了五彩斑斕的現代彩繪藝術建筑群。勝隆社區黨委委員吳永貴表示,繪畫上墻不僅美化了村容村貌,更傳遞了鄉風文明新風尚,讓群眾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啟發和教育,進一步推動全員參與美麗鄉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