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遠全向記者展示他養殖的大麥蟲。
11月5日上午,一輛承載量10噸重的藍色冷凍柜貨車,緩緩駛進阜沙鎮羅松村圍堤邊的淇澳莊園,等待再次裝載大麥蟲運往貴州省。養殖戶林遠全說,受疫情影響,讓原本四季不愁銷的大麥蟲,在現今才算迎來了銷售旺季。 當天在林遠全的大麥蟲養殖基地,一股溫熱微甜的麥麩香氣撲面而來,300多平方米的廠房內,錯落有致地碼放著8000個養殖盆,一條條淡黃色的小蟲子在養殖盒內不斷蠕動。林遠全隨手抓起一把蟲子告訴記者,現在他們每周出一次貨,每次純利潤5萬元左右,去年養殖規模較大利潤達到170萬元,今年雖然受疫情影響,但也能突破百萬元。 經過45天成長6次蛻殼方可出售 大麥蟲養殖基地內,藍色或白色養殖盒,按照一橫一豎每摞疊放12個的規模,錯落有序堆放在一起。頭頂老式吊扇呼嘯轉動,一旁的落地風扇也不甘示弱,不斷為大麥蟲送去清涼。一旁工人正在給蟲子投食,將新鮮的麥麩一層層撒向養殖盒,成千上萬條蟲子蠕動著身子,擁擠作一團。 林遠全介紹,大麥蟲是超級麥皮蟲形成的,又稱超級面包蟲,會經歷成蟲、卵、幼蟲、蛹4種變態,主要以麥麩、蔬菜為食,富含高蛋白。干燥的昆蟲可用來喂鳥,保鮮的昆蟲喂觀賞魚、烏龜、雞、鸚鵡等,蟲糞能作為農作物的肥料。2018年10月,作為退役軍人的林遠全從戰友那里了解到,在花鳥魚市場上,大麥蟲極具市場前景,特別是廣州三鳥市場上的大麥蟲主要來自外省,于是在戰友的幫助下,他便開始進入大麥蟲養殖行業。 “白色蟲子就是剛蛻殼不久的?!睅ьI記者參觀基地的時候,林遠全隨手從飼養盒中挑出兩只大小、顏色各異的蟲子說:“白色蟲子剛蛻殼不久還很脆弱,得輕拿輕放,隨著慢慢長大,它們的顏色會越來越深,直至下次蛻殼,顏色越深表示距離脫殼的時間越久?!绷诌h全表示,大麥蟲經過蟲卵、幼蟲一般長到45天時,最受市場歡迎,在這45天的生長周期內,蟲子會蛻殼6次左右,每次脫殼后蟲的體型、重量都會增加?!澳銈兛催@只白色的估摸長5公分,蛻殼前也就大概3公分?!绷诌h全說。 市場供不應求銷路不愁 “養殖大麥蟲不難,只要控制好溫度、濕度和養殖密度即可,但是做農業這一行的核心得有自己的銷售渠道?!绷诌h全表示,養殖大麥蟲是他目前從事眾多行業中的部分,所以他只負責養殖,銷路已經全權交給貴州的戰友負責。林遠全說,今年雖受疫情影響,養殖的大麥蟲無法運往銷售點,導致短短幾個月虧損了15萬元,但是疫情之后市場逐步恢復,現在按照每周一次的頻率送往珠三角及貴州省?!懊看卫鋬龉褙涇噭偼O?,大家都排隊爭相購買,上次運輸到貴州的近2萬斤被一搶而空?!绷诌h全說。 林遠全伸出手指算了一筆賬,每斤蟲子成本價5元,在市場上能賣到22元每斤,刨除水電、人工、租金成本外,每斤利潤能達到11元,按照每周出貨1萬多斤的規模計算,每周純利潤5萬元左右?!绊敺宓臅r候,我們整個養殖場有4萬盆,一年純利潤達到170萬左右?!绷诌h全說,因為市場行情好、銷路好,他很想擴大養殖規模到2萬盆,但是目前沒有養殖空間,讓他很苦惱,所以只能保持8000盆左右的飼養規模。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大麥蟲活體銷售,林遠全還在農場餐廳,嘗試烹飪椒鹽味的大麥蟲等菜品,受到不少食客歡迎。 |